記者 來慶琳
隆冬時節,走進中心城市地標性建筑第四座跨江大橋——安康城東大橋建設現場,建設者們正在進行著春節前大橋通車的最后沖刺,為市四次黨代會的勝利召開獻上一份隆重賀禮。
該項目于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確定為全市十大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作為建國以來中心城市單體投資最大的市政工程,備受社會關注。歷經3年多建設,主體工程于9月2日順利合龍。目前,主橋正在進行橋面系、鋼管拱安裝,江南引橋瀝青鋪設已完畢,正在進行橋梁伸縮縫及防撞護欄安裝。建成投用后將成為緊密連接城市南北又一交通大動脈。
重點項目建設是加快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更是近年來安康經濟轉型發展的強力支撐。市三次黨代會以來,我市堅持以項目建設總攬經濟發展全局,緊抓招商引資,通過項目建設,帶動我市基礎設施大幅改善,產業層次不斷提升,生態環境進一步優化,發展內生動力顯著增強,再造安康經濟升級版。
高新區獲批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旬陽生態工業園區升格省級高新區,漢江旬陽、白河電站加快建設,釩氮合金一期、皓翔建筑材料、瀘康白酒遷建、巴山雪山泉水、帝奧電梯、旬陽寶通專用車等項目建設投產,西北國際天貿物流城一期投入運營……隨著一批批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推進,助推安康經濟社會“追趕超越、綠色崛起”步入新征程。
盯牢項目——力推安康經濟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發展不足是安康最大矛盾,加快發展是安康首要任務。安康是投資拉動型經濟,投資決定增長、決定結構、也關乎民生。安康經濟的發展,最終還是體現在項目建設上。
安康屬國家秦巴山集中連片扶貧地區,是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市三次黨代會以來,我市搶抓中省宏觀發展政策機遇,立足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安康生態友好型產業發展優勢,全力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把項目規劃藍圖轉化成一個個項目,把經濟增長目標落實到一個個項目,力促經濟和生態再生產同步融合發展。
項目建設上,我市制定《安康市重點項目建設推進辦法》,對全市重點項目實行分類管理、分級推進。市政府及時出臺措施,從集中抓好項目建設、保持工業快速增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等方面提出具體舉措,按照月統計、季通報、半年督查、年終考核的重點項目管理制度,為全市投資穩定增長提供了政策保障。同時由市級領導共同抓項目,帶頭跑項目,牢牢抓住安康經濟社會發展的主線。
據市發改委相關數據,2012年——2016年,全市共實施市級重點項目723個,完成投資1270億元(預計),帶動全市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126億元(預計),有力拉動了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超過20%。在這組數據的背后,投資對安康經濟增長“晴雨表”的反映更是一覽無余。
特別是2015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影響,我市不斷加大市級重點項目實施數量和質量,兩年安排市級重點項目400個,投資580億元,項目帶動戰略在安康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凸顯。2015年全市5項經濟指標位居全省第一,2015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安康首次進入全省“優秀”行列,實現歷史突破。
進入2016年,繼上半年全市GDP增速、第二產業增速、規上工業增速、非公經濟占比居全省第一,三季度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02.7億元,增長11%,較上半年提升0.2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各市區第一。
正是在重點項目的帶動下,近兩年安康經濟增速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實現了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雙增。
強力推進——說了算定了干打好項目建設主動仗
抓項目就是抓投資、抓發展,說了算、定了干。為確保全市重點項目建設順利有序推進,我市進一步強化各項保障措施,堅決打好項目建設主動仗。
狠抓責任落實。明確細化投資與重點項目年度目標,將其納入縣區、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從2013年開始,市政府大膽嘗試和創新,開展“曬承諾”活動,要求投資和重大項目責任單位一把手通過新聞媒體,向全市人民公開承諾,明確項目目標任務、工作要求和完成時限,主動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
強化督促檢查。堅持每月統計分析投資與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全面了解和掌握進展情況、存在問題等,對項目建設分類指導,適時制定措施,及時督促協調有關部門予以解決,每季度將重點項目建設情況公開通報和公示,不定期組織兩辦督查室、市考核辦等對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情況督查、檢查,每年組織一次市上四大家領導參加的全市項目巡查活動。從2015年開始,堅持每季度開展項目集中開工活動。
加大項目儲備。充實完善市縣兩級項目庫,實行動態管理,強化包裝推介,實現重點項目接替有序、滾動發展、良性循環。同時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市財政每年預算2000萬元前期費用,各縣區相應預算一定數額前期費用,對重大項目深度包裝,前期工作質量明顯提高。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建立全市PPP項目庫,策劃一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做好民間投資監測分析和信息引導工作,增強地方投資增長的內生動力。
注重招大引強。大力實施招商引資戰略,市級領導領隊在珠三角、長三角親歷招商,先后引進上海復星、寶鋼集團、蘇寧電器、江蘇悅達、江西鋅業、中國龐大、廈門榕新、山東博泰、陜西煤業、陜西有色、陜重汽、延長集團、中國廣核、紫金礦業、白銀集團等30 余家知名企業來安投資。
優化環境保障。把優化投資環境作為重中之重,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市上成立優化投資環境辦公室,制定《關于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意見》和《國家公職人員“為政不為”行為問責實施辦法》,集中開展投資環境整治工作,嚴肅整治企業周邊環境,嚴厲打擊“五霸”違法行為。加強輿論引導,倡導誠實守信,真正讓好的態度引來客商、好的環境留住客商、好的政策讓利客商。
聚力嬗變——五年跨越大發展讓安康城鄉換新顏
五年跨越大發展,隨著一批批項目建成投產,為助推安康經濟社會發展交上了一份優異答卷,讓安康城鄉面貌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項目建設改善安康發展條件。五年來,我市以鐵路、高速公路、通鄉村路以及生態建設、水利設施為主的重點工程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建成西康鐵路復線和十天、安平高速公路,以及安嵐、平鎮二級路鎮坪段,升級改造4個縣城過境段,平鎮高速、安嵐高速、陽安鐵路復線、安康富強機場、安旬白二級路、石紫嵐公路、漢江高等級航道整治項目開工建設,建成和在建7座漢江大橋。實現8縣區通高速,全市高速公路里程達到577公里,公路通車里程2.3萬公里,居全省第二,區域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逐步形成。安康城區東壩防洪工程建成投用,漢陰洞河水庫開工建設,“五城三鎮”重點防洪工程加快推進,漢江綜合整治、流域治理、水保生態和瀛湖湖泊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
項目建設鑄就安康主導產業。五年來,我市在重點項目建設中,針對中省跨區域鐵路、高速公路項目投資下降趨勢,加大產業項目策劃包裝和落地建設力度,項目數量和投資額度逐步增加,到2016年產業項目數量已占重點項目總個數一半以上,投資額占比超過25%,這些產業項目以民間投資為主,帶動了民間投資不斷增加。今年前10月,全市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3.92億元,增長17.6%,增速比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47.1%。
項目建設改變城鄉面貌。五年來,累計完成城鎮基礎設施投資153億元,是“十一五”的2.6倍。江灘公園二期、500個停車位、14個公交站、4座人行天橋建成,城東大橋、金州路綜合改造、靜寧市場、南正街和城區背街小巷改造順利推進,中心城區道路和東壩、西壩、西南片區棚戶區改造啟動實施,高新區高新大道、創新路、秦嶺大道、漢江路等骨架路網基本成型,高新三座公園建成投用,江北新區發展空間大幅拓展,建成區面積39.5平方公里。月河川道城鎮帶、石紫嵐沿江生態經濟帶及縣城、重點鎮和新型社區建設加快。陜南避災移民搬遷累計安置13.2萬戶50.16萬人。
項目建設推進民生全面進步。堅持財政支出和新增財力“兩個80%”用于民生建設,五年累計支出698億元。中心城區教育資源整合實質推進,安康學院和安康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建成投用,高新中學白河高中遷建、平利第二中學相繼建成。醫療衛生服務基礎條件顯著改善,安康兒童醫院建成投用,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婦幼保健院遷建、精神專科醫院和市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等衛生項目加快實施。建設保障性住房16.5萬套,城市人均住房面積31平方米。文化事業加快發展,安康博物館建成投用,漢江大劇院開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