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山村換新顏
——白河縣雙豐鎮雙安村“第一書記”胡定堯扶貧記
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汪銀春 胡希) 走進白河縣雙豐鎮雙安村,呈現在眼前的是寬闊平坦的通村路和整齊靚麗的安置房。人們在田間忙碌,歡聲笑語在山谷回蕩。闖蕩一年的返鄉人紛紛感慨:“家鄉變樣了,叫人看到了嶄新的希望!”
諸多變化與胡定堯密不可分。
2017年3月,55歲的胡定堯被縣農商行選派為雙安村的扶貧“第一書記”。他在深入基層知民情、訪村情后,因地制宜,為雙安村振興制定了修路、建園、旅游發展 “三部曲”。
雙安村位于白河縣西南端,1776人居住在15萬平方公里的大山里。高速路沒修通前,這里是白河最邊遠的村。要致富先修路,胡定堯利用一個月時間,跑遍了全村10個組464戶,發現群眾最大的心愿便是修路。他主動和鎮村干部一起探討、規劃上報了30公里通組路等項目,主要包括省際、縣際旅游路、通組路、聯戶路、產業路、防火路。白河縣交通局很快便派人來勘察規劃和立項,2017年啟動實施了9.5公里的雙大路建設,完成了兩省三縣的省級旅游路。2017年底,雙安村九組產業路、雙塔寺古塔5公里旅游路、二組劉家坪4公里路基改造硬化路、五組狀元溝產業路和人居環境路都在同步實施當中。同時,還將陸續完成四組通往白河第一高山天峰山旅游防火路和一、六、八組通組產業路。胡定堯欣慰地說:“路通了,人居環境改善了,產業發展才有希望。”
產業是脫貧的基石。胡定堯深知,雙安村貧困是因為缺乏致富主導產業。為了讓群眾增收,他經常在網上學習中藥材、花卉苗木種植技術,并且聯系專家和外地種植大戶到雙安村進行指導。同時,還多次帶領雙安群眾到外地學習考察中藥材、花卉種植技術,開闊眼界。通過論證,雙安村山高、空氣好、適合種植中藥材和茶葉,他積極給鎮上領導匯報,爭取支持,不到一年時間,動員了兩位本鎮外村能人到雙安村發展中藥材、茶葉種植及養蜂。目前兩家公司項目正在實施,廠房正在新建。胡定堯通過平時的觀察和交流,動員有一定創業愿望和管理能力的群眾,興辦了農林綜合開發有限公司、順發種植養殖合作社、雙安村種養殖合作社、狀元溝特色養殖合作社等4個種養殖合作社,并聯系農商銀行為他們辦理了扶貧貼息貸款。目前,園區發展茶葉600畝,中藥材、苗木種植200多畝,養羊3000多只,雞10000多只,帶動150個貧困勞動力就業,人均增收2000多元。
了解短板,也要洞悉優勢。胡定堯認為雙安村旅游資源非常豐富,他動員德高望重的老人寫歷史傳說和人文典故,找縣攝影協會來拍攝雙安旅游景點,將雙安村的秦楚長城古址等八大旅游景點進行大力宣傳,還先后多次聯系山西老板到雙安村考察旅游。同時,積極聯系鎮政府、文化旅游局、住建局等部門,對雙安村兩處古院落進行危房改造和民宿打造,這里的“青山綠水”日漸成為“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