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遷偉 通訊員 劉秀麗
正是雨水豐沛的時節,漢江水漸漸盈滿,江上鼓聲震天,各地龍舟隊伍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賽前訓練;江邊也熱鬧起來了,市民們在風景如畫的公園里或悠閑散步,或舒袖舞蹈,或強身健體……
安康,這座處于秦巴腹地的山區小城,也因了這一漢江水,變得溫情脈脈、靈動清雅,成為中國美好生活城市——十大心儀之城,并連續五年入選中國康養城市50強。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這是群眾的期待。近年來,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把筑牢生態安全屏障與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緊密結合,全面推行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守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構建助推高質量發展的環境容量,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定向好,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安康的云美哭了,簡直讓人嫉妒。”“只屬于安康的云,隨手拍出來都是大片。”……天氣晴好的時候,市民們總是忍不住在微信朋友圈曬圖,秀一秀那抹“氣質”不凡的“安康藍”。
據市治霾辦監測數據顯示,2021年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3.14,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20.5%,空氣質量排名全省第二。然而,因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增加17天,達到343天,安康市穩居全省第一的寶座。
隨著市民整體素質的提升,生態環保意識也逐漸增強。我市不僅空氣質量奪得省內頭籌,水環境質量也同樣出色。去年,安康市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100%,其21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也都達到100%,漢江出陜斷面等12個國控斷面持續保持優良,月河漢陰段水質則首次實現全面達標。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我市水環境質量分別排名全省第一和第二。
作為南水北調核心水源涵養地,我市一面加密檢測農產品樣品、測算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率,一面積極進行生態環境治理,推動白石河歷史遺留 硫鐵礦污染治理。全市農產品合格率達92.7%,農產品產地環境更加清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8.67%,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100%,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通報表揚。白石河廢棄硫鐵礦污染治理階段性工作受到國家發改委的表揚。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一組組耀眼的數字,是安康堅決打好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的信心和決心,是安康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的實力詮釋,更是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有力回應。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綠水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成為安康各級黨委、政府的自覺行動指南。
方向既明,舉措頻出。我市先后制定了《安康市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修訂了《安康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了《安康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頒布了《安康市漢江流域水質保護條例》,出臺了《大力實施生態立市的指導意見》等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檢查和行政執法管理等制度,持續深化環評改革,優化審批服務,強化事前事中監管,以高壓態勢加強監管執法,倒逼責任落實,守牢生態安全底線。
同時,針對中央、省委環保督察組移交的問題,嚴格執行“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將整改方案細化分解到人、到單位,加強整改情況的監督檢查,以最嚴的要求從快從實抓好整改。“目前,安康市第一輪中央、省委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反饋的111個問題已按期整改到位。第二輪中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轉辦的267件信訪問題全部辦結,反饋問題有序推進整改。”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沈貴勇介紹。
與此同時,市生態環境局加快構建起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以及平臺“網格化”管理體系。目前,全市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管理363家、登記管理2374家;應急指揮平臺環保監測共接入420個重點污染源(風險源)視頻監控點位、128個重點污染源企業在線監測點位,實現了“水陸空一張網”的實時監測預警全覆蓋。將境內集雨面積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1037條河流、2206個環境網格管理員、2051名河長納入平臺“網格化”管理體系,生態環境與公安、水利、應急、氣象等部門進行信息數據互聯互通,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的環保大格局。兩年來,市生態環境局共處理重點企業在線數據監測及視頻監控異常情況1.7萬余次(個),轉辦視頻監控、在線監測異常情況177件,及時消除環境隱患并有效預防了污染事件的發生。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
在深入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系統思想的指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通力協作,持續鞏固秦嶺生態環境“五亂”整治成效,如期完成秦嶺區域小水電整治任務,治理恢復歷史遺留礦山面積147.61公頃,關閉各類采石礦山25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38.87平方公里。探索實施“河長湖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四長治河”機制,壓緊壓實“三個責任”,創新實踐經驗被水利部向全國推廣。全面推行實施林長制,初步形成縱向貫通、全面覆蓋的四級林長工作網絡,實現森林資源監管“全覆蓋”。著力整治農業農村環境突出問題,全市自然村(組)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達到91.74%,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33.1%。廁所革命穩步推進。化肥農藥持續減量增效,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超過86%,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100%,村莊面貌明顯改善提升。平利縣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嵐皋、石泉榮獲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漢陰、石泉縣榮獲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我市連續兩年榮獲陜西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優秀”等次,被評定為“2021中國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典范地區”和“2021中國美麗鄉村建設新典范地區”。
天朗氣清,抬頭是醉人的“天空藍”;碧水蕩漾,四顧是怡人的“生態綠”。踏上“十四五”規劃的新征程,全市上下將繼續逐綠前行,譜寫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美好時光,以綠色新實效推動安康高質量發展,厚植幸福安康底色,使“秦巴明珠”的招牌更閃亮。
編者按: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第二十二屆中國安康漢江龍舟節如期舉辦,這既是安康以開放的姿態熱烈擁抱高質量發展的機遇,也是弘揚和踐行“安康創優精神”的生動實踐。為了進一步豐富龍舟節主題活動的內涵和外延,宏闊展示安康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提振追趕超越、綠色崛起的精氣神,匯聚安康創新創優創先的蓬勃力量,本報圍繞龍舟賽事品牌的塑造,持續提升安康的美譽度和影響力,通過多角度、全方位、系統化地回顧與展望,采寫了系列稿件,自今日起陸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