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漪湉
昔日的“臭水溝”,如今實現了華麗轉身。回想起整治前的包家溝,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不由地感慨:“以前,包家溝雜草叢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隨處可見,河水烏黑,還散發著陣陣難聞的惡臭味。如今,包家溝用水泥蓋板進行封閉覆蓋,環境面貌一下大變樣。”
包家溝整治項目正在施工中
位于漢濱區建民街道黃溝社區七組的包家溝,2018年被確定為“黑臭水體”,幾年來一直懸而未決,成了黃溝社區的一塊“心病”。據社區黨支部書記王玉偉介紹,通過此次創文整治,解決了社區以前想解決但一直未解決的難題,包家溝水污染治理項目從確定到竣工只用了10天時間,受到了周邊群眾的一片贊譽。
包家溝的成功治理,只是黃溝社區做好創文工作中的一部分。黃溝社區現有9個村民小組,農業戶576戶1958人,轄區內有興科明珠、南龍濱江公館、城投沁園、景泰新居、金城美墅等5個居民小區,小區常住人口約6000余戶24000人。轄區內包含較多的老舊居民小區和自建房,且人口密集,構成復雜,環境衛生問題比較突出,是創文工作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但再難的創建工作,也要做好,黃溝社區責無旁貸、義不容辭。自創文工作開展以來,黃溝社區成立了創文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了工作職責。為了確保不留盲點、不留死角,在20個測評點位的基礎上再細化分解到25個點位,明確了25個點位的包抓人,并進一步夯實了責任分工。聯合幫扶單位、轄區單位成立了社區創文督導檢查組,每周對25個點位進行督導檢查,對于存在問題的單位下達任務交辦單,限時整改。堅決做到不達標不過關、不解決問題不交賬。
社區書記王玉偉表示,這25個點位覆蓋社區全域,面對點多、面廣、人少的情況,社區干部堅持“五加二、白加黑”,奮戰在創文工作一線,始終以最飽滿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創建工作中。
為提高廣大村民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知曉率、滿意率,社區分四個點同時組織村民召開黃溝社區創文知識宣講院落會,與幫扶單位開展了入戶宣傳、先后張貼“門前四包責任牌”390塊,簽訂《“門前四包”責任書》412份、簽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承諾書》532份,宣傳彩頁2000余份。在轄區主次干道、廣場、背街小巷等,設立宣傳創文公益標語設施36處,進一步拉近了創文工作與群眾的距離。
為整治背街小巷環境衛生,黃溝社區統一為房屋出租戶制作安裝出租信息發布欄390塊,定期與建民城管執法大隊清理整治黃溝路、黃溝西路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小廣告、野廣告,確保道路街巷干凈整潔。
村民張丹為此點贊:“黃溝社區的出租房比較多,社區給每家每戶都安裝了信息發布欄,上面是社區創文的宣傳資料,下面可以張貼自己房屋出租等相關信息,給社區出租戶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同時,黃溝社區加強小區管理和車輛管理。每周對轄區內小區開展常態化巡查檢查,對督查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交辦整改,劃定了街道停車線,標示a消防通道2000余米,協調修建臨時停車場2個320余個車位。
村民王玉光表示,在街道上亂停亂放的車輛沒有了,留出了消防通道,也是為居民留出了安全通道和生命通道,更加方便居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