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建 來慶琳 李瑩
寬敞平整的水泥路、整齊排列的廠房,在各企業生產車間內,機器運轉聲不絕于耳,工人們正在自己的工位上不停忙碌著……當下的漢濱區五里工業集中區,一派繁榮生產景象。
而在五里工業集中區管委會主任唐志玖的記憶里,10多年前,這里還只是一片菜地。“經過多年矢志發展和耕耘,才孕育出我們現在奮起勃發的新生機。”唐志玖介紹,2010年,五里工業集中區年總產值不足7億元,2015年達到105億元,2021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11億元。
快速發展的訣竅在哪里?當然在于這足夠充沛的內動力:通過各項配套設施、政策效能,聚焦規劃布局、基礎配套、產業集群、營商環境等關鍵環節,助力集中區企業高質量發展。
作為全省100個重點縣域工業園之一,近年來,五里工業集中區堅持把“追趕超越、龍頭引領”作為工作基點和重心,形成由單一工業到融合產業、初期分散到高度集群的發展格局。目前,入園企業195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2戶、新三板掛牌企業1戶、對外出口備案企業13戶,帶動就業2.4萬人。
規劃先行 持續高效推進“聚合力”
在深入園區采訪中,唐志玖告訴記者,在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下,自成立以來,在園區機制和規劃布局上,管委會從上到下形成共識,始終把規劃作為促進集中區集約發展的先決條件。
一步步摸索實踐中,集中區大致經歷4個發展階段:2011年到2014年規劃起步階段,園區逐漸改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做足準備迎客來;2014年到2017年創新發展階段,在區委、區政府大力支持幫助下,集中區果斷決策,建設標準化廠房,吸引不少企業拎包入駐;2017年到2020年快速發展階段,走適應欠發達地區和本地小微企業的發展之路,做好后勤保障服務,讓企業安心做前期市場開拓和產品研發;2021年至今屬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創新賦能園區高質量發展。
發展過程中,集中區堅持與安康高新區、恒口示范區錯位發展,按照“分片布局規劃、園鎮一體打造、三區錯位發展”思路,規劃布局了富硒食品園、現代物流園、毛絨文創總部園、新型材料園、裝備制造園、生物醫藥園、紡織服裝園“一區七園”,通過大集團引領、大產業推動,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培育全產業鏈條,促進產業互補。
同時,堅持與現代農業園區、新型社區、五里重點鎮建設統籌發展,按照“兩山建基地、川道建園區、集鎮建社區”的思路,全力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現“以產促城、以城興產”,引導企業向集中區集中、資源向集中區集聚、產業向集中區集群。
安康西北紡織服裝產業運營發展有限公司就是被集群發展吸引來的企業之一。“我們也去新疆、貴州、江蘇、安徽等地考察過,但安康給人的感覺很親切,政府說到做到,比政策、比優勢、比營商環境,最終選擇了這里。”該公司負責人羅守忠介紹,最吸引他的,是當時這里已經形成特色產業區,政府發展產業的決心很強,給了他們向前發展的信心。
目前,西北紡織城項目已簽約企業155家,其中在漢濱區注冊的企業有63家,有2家企業設備已進場。據了解,西北紡織城項目致力于在漢濱區打造集紡紗、面料生產、服裝加工等融合發展的產業新格局,形成紡織服裝行業全產業鏈綜合體。項目建成后,年產值可超百億元,解決就業崗位4萬余個。
優化環境 打造引鳳來棲“強磁場”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租廠房到建廠房、從投資不到100萬元的手工作坊,發展成為今天擁有3條自動化生產線、年產值過億元的現代化工廠,都得到了集中區大力支持和幫助。”悠源食品有限公司創始人鮑鴻明感慨道,自2013年入駐園區以來,企業每次遇到問題,園區都會及時解決,并隨時根據企業需求進行調整完善。
目前該公司專門生產魔芋食品,正在逐步發展成為種植基地與產地初加工配套、精深加工與產品開發同步的全產業鏈科技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項目愿意落地,歸根結底還是看好五里工業集中區具備長期良性發展的基礎。“只有創造良好的入駐條件,不斷增強園區承載能力,才能吸引更多項目落地,讓企業安心發展、工人安心工作。”這是集中區管委會全體干部職工的共識。
為此,他們堅持一流服務,建立完善各項服務機制,制定出臺優惠政策,修改完善了《廠房租賃辦法》《公廉租房使用辦法》,對入駐廠房企業,除實行“一年免、二年減”的普惠性政策外,還根據企業納稅情況按照“貢獻多、減免多”的原則實行柔性減免。建立了外部環境保障機制,由紀委監委、公安等部門組成環境保障工作組,并在項目建設現場設立公安執勤室和監察執法室,做好項目建設外部環境保障,全力營造優良投資創業環境。
建立“保姆+導師”特色服務機制,健全聯席會議、領導包聯、全程代辦、容缺受理等制度機制,以“保姆式”服務抓落地。既“圍著項目轉”也“引導企業干”,緊盯企業短板弱項和高質量發展抓服務,不斷提升企業市場開拓能力、創新創造能力、核心競爭能力,以“導師級”服務抓發展。
在配套設施建設上不遺余力,不斷提升園區承載力。集中有限資金,按照建設規劃,有力有序推進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園區內已建成道路12公里,“三縱四橫四橋一環”的交通骨干網絡基本形成,水電鋪設到位,天然氣、通訊均布網接通。
在融資方面,做實做強園區投資融資平臺,將園區投資公司作為園區投資融資運營的實體國有企業,采取市場運營模式,通過包裝項目,引進民間資本、銀行融資、債權融資等金融機構支持,累計融資20億元,成為驅動園區建設的“核武器”。
在廠房建設方面,對有實力、有潛力的企業,采取施工企業先行墊資建設,建成后交由園區公司統一管理運作,再按投資比例分紅的合作模式,實現互利共贏。目前,已累計建成標準化廠房100萬平方米,配套建設公租房474套、移民搬遷房296套。
創新招商 建強園區承載“全鏈條”
在安康新樂祥紡織工貿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智能織襪機有序運轉,編織出一雙雙款式不同、顏色鮮艷的襪子。在樓下加工區,工人們正忙著縫頭、定型、包裝,井然有序。
近日在采訪中,公司董事長顧芝紅告訴記者,公司于2021年年初入駐五里工業集中區,是一家集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民營高科技型企業,同時也是襪業產業集群中的龍頭骨干企業。
為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集中區管委會帶領企業業主組團“返鄉”當“推介員”,以商招商。通過“以商招商”,引進上海翊之網絡公司在集中區注冊成立臺升祥電商公司,承接園區產品在各大電商平臺的銷售及推廣,投運近1年就銷售產品380萬單。堅持筑巢引商,通過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方位、多角度宣傳區位優勢和發展態勢,園區知名度越來越大,已逐步由招商向選商蛻變。
這是他們創新招商方式,加強園區承載“全鏈條”的縮影。園區堅持定點招商,建立了重點客商信息庫,瞄準優勢產業行業領軍企業“一對一叩門招商”,與35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招來時代茶葉、和輝康針織、漢芯電子等企業21家。通過聚鏈招商,搶抓東部產業轉移機遇,圍繞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目標精準招商。為壯大富硒食品產業,針對園區茶葉精加工空白,招引時代茶葉落戶;為補齊供銷鏈,針對電商平臺較為落后現狀,引進中天佳禾供應鏈、直播工廠落地;為擴充裝備制造產業門類,針對閥門衛浴產業鏈短,引進利昌源等企業入駐。
補鏈、延鏈、強鏈,建群、集群、強群,賦智、賦能、賦值……“圍繞現有企業、產業集群、招商引資、機制創新、產鎮融合五個提質上下功夫,推進入園企業騰籠換鳥、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確保入園企業良性發展的同時,推動五里工業集中區引領發展和率先突破。”漢濱區區長吳大林時刻關注著五里工業集中區的發展,當下,他對集中區的要求正逐一變成了現實。五里工業集中區在探索發展中也一步步成長,項目從少到多,規模從小到大,質量從低到高,效益逐年提高,吸引更多客商在這片熱土上砥礪奮進啟新程。
相關閱讀:“產業存量”就是最大“變量”——漢濱區五里工業集中區發展效能觀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