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縣在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效中,針對產業發展資金籌措難、抵押擔保貸款難等問題,強化黨對農村金融工作的領導,于2021年開展“黨建引領金融先鋒”行動,組織農村基層黨支部領辦“鄉村金融超市”,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務平臺,創新產品供給和服務模式,營造了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推動農村信貸投放更加精準、普惠金融服務更加便捷、鄉村信用治理更加有效,為廣大農戶和市場主體紓困解難,為產業振興注入“金融活水”。2021年以來,全縣累計為2406戶群眾、41個專業合作社、79個家庭農場、24家企業發放信貸資金5.28億元,培育金融先鋒先進基層黨組織30個,選樹優秀企業、服務明星、先進個人176個。白河縣這一創新做法得到省政府領導批示肯定,榮獲全省全市組織工作改革創新獎,新華社《內部參考》《中國組織人事報》等主流媒體進行深度報道。
一、支部引領,織密服務網
著力破解農村基層金融機構網點少、放貸成本高、風險識別難等深層次矛盾,整合農村基層黨組織與農商銀行雙方優勢,重構農村金融基礎設施和組織體系,既努力做到“能貸盡貸”,讓群眾就近貸款有門、服務有人,基本實現“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鎮”,又不以放松和弱化風險管理為代價,推動信貸資金“放得準、用得好、收得回”。布局金融服務站點。在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立“鄉村金融超市”,在鎮村人口相對集中區域設立122個“金融e站”,使黨建“微陣地”成為金融服務“根據地”。同時,利用“助農E終端”設備,為群眾提供醫保、養老保險、水電費、話費等代繳或領取服務,拓展了普惠金融服務邊界。組建“三員”服務隊伍。由122名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金融協理員”,因其兼任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長,對于做好基層“神經末梢”的金融服務責無旁貸,經專業培訓上崗后,協助做好日常管理、信用評價、貸款初審推薦、信貸資金使用監管等工作;選派55名農商銀行黨員業務骨干擔任“金融聯絡員”,開展金融知識宣講、信貸產品宣傳、貸款業務受理等服務工作;選用100余名道德品質好、誠信經營的黨員商戶擔任“金融服務員”,為群眾提供惠農資金領取、現金支取、生活繳費、社保繳納等便民服務。為推動“網點到村、黨員到戶、服務到家”,縣級設立100萬元專項基金,對金融協理員、金融服務員給予每月200元服務補貼。簡化流程服務上門。充分發揮金融協理員人熟地熟底子清的優勢,對信貸主體合理資金需求信息審核后,將資料提交農商銀行走“綠色通道”,金融聯絡員提前預約、上門服務,實行一次告知、容缺受理,手續齊全可當日辦結,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二、產品創新,打通供需鏈
精準對接農村黨員、脫貧群眾、普通農戶、鄉土人才、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業園區、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分類優化配置資源,滿足多元化、多層次資金需求。全面評級授信。建立政府引導、銀行聯動、支部推進、黨員帶頭、農戶參與的“五位一體”評級授信機制,全覆蓋開展信用村、信用戶認定,除登記具備擔保抵押潛質的“房、地、林”等資產信息外,將深化新民風建設和評定“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情況與授信等級掛鉤,定期評選“誠實守信光榮戶”,暢通信用程度轉化為征信額度的渠道,妥善解決缺乏有效抵押擔保物的關鍵短板,大幅降低農村金融服務成本。定制特色產品。縣農商銀行作為農村基層金融服務的主力軍,與縣委組織部簽訂10億元政銀合作框架協議,依據前期評級授信情況,量身定制多種無抵押無擔保的個性化信貸產品!暗赖履7顿J”專為基層治理和新民風建設中評出的“道德模范”定制,體現文明鄉風標桿導向;“鄉土人才貸”專為把技術成果寫在大地上的“土專家”“田秀才”定制,體現興辦實體經濟導向;“集體經濟貸”專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壯大定制,體現增強造血功能導向;“市場主體貸”專為創業就業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農業園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定制,體現推進產業振興導向;“四百工程貸”專為縣內百家勞務公司、百家社區工廠、百場技能培訓承辦機構、百名創業能人定制,體現聚力整合激發勞動力要素導向。2021年以來,全縣共發放“道德模范貸”1094萬元、“返鄉創業貸”17664萬元、“鄉土人才貸”19509萬元、“集體經濟貸”1515萬元、“市場主體貸”7418萬元,“四百工程貸”438萬元,助推縣域特色產業發展擴規增效。
三、風險防范,管控全鏈條
抓好源頭管控、過程監管、績效獎懲,構建全鏈條風險防范機制,實現可持續發展。源頭預防。加強群眾金融知識、信用觀念的教育普及,嚴把“第一道”關口,對信貸主體資金使用途徑、發展項目、申請金額、還款能力等進行綜合評估,防范不良信貸現象發生。過程監管。貸款發放到位后,由縣鎮村產業發展服務隊提供生產經營方面的指導服務,實時監管資金使用情況,對未按合同約定用途使用借款的,及時提醒糾正,若限期整改仍不到位的,則自挪用之日起計收罰息且收回資金,在貸款到期前1個月書面告知督促還款,嚴控逾期率。績效獎懲。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罰機制,將借用還貸信息錄入征信系統,對表現突出的黨員群眾、產業帶富增收效益好的市場主體,以及各項工作成效明顯的村(社區),經動態評定后,同等條件下按10%-30%降低貸款利率,并按5%-20%提高授信額度,讓守信者享受“信用紅利”。對不按期還貸的或拒不歸還的,由銀行代扣代繳或采取法律手段清收,采取通報曝光、依法限制高消費和列入征信系統黑名單等措施予以嚴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