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毛片免费大片-韩国毛片免费-韩国毛片基地-韩国毛片 免费-韩国毛片-韩国妈妈的朋友在线播放

  •  聯系電話:0915-3356512
  •  投稿郵箱:news@akxw.cn
 > 新聞 > 安康 > 安康
田野吹來綠色風
2022-11-09  來源:本站原創

漢濱區大竹園鎮2KC安康新聞網

記者 胡智賢2KC安康新聞網

這里是大山深處的美麗鄉村,這里是“兩山”理論的踐行之地,這里的產業基礎好、生態資源優、人居環境美,這里的人均收入超一萬三千元,這里就是漢濱區大竹園鎮。2KC安康新聞網

“大竹園鎮是鄉村振興示范帶重點發展鎮,作為鄉村振興的排頭兵。近年來,全鎮上下拿出只爭朝夕的干勁、保持滴水穿石的韌勁,致力于加快產業融合發展,加強鄉村治理,因地制宜建設美麗鄉村,做強民生社會事業之基,在闖中開辟新路,在干中創造新績,讓百姓美好生活成色更足。”大竹園鎮黨委書記康健說。2KC安康新聞網

花果漸成林 田園變景點2KC安康新聞網

近日,茶棧村的柑橘喜獲豐收,黃澄澄的果實掛滿枝頭,迎風搖曳,讓人垂涎欲滴,吸引來大批游客。2KC安康新聞網

在紫陽縣蒿坪鎮上班的和姐妹就趁著周末,迎著暖風來到了柑橘園,隨意挑選著果子,好不自在。“我是從網上得知這里的柑橘不錯,風景如畫,還可以吃到可口的農家菜”,儲召玲滿臉歡快地說,今天來實地體驗了下,實在是太美了,果然名不虛傳。2KC安康新聞網

茶棧村地處漢江邊,這里所產的柑橘味道鮮美,市場走俏。因此,該村的柑橘遠近聞名。據悉,全村目前有柑橘800畝,今年柑橘喜獲豐收,預計產量50萬斤,產值達260萬元。2KC安康新聞網

“我們種橘子已經很多年了,村里基本上家家戶戶都種,路沒通之前,肩挑背扛去賣,現在條件好了,很多人都是慕名前來采摘,摘完橘子就走了,喝水吃飯的地方都沒有。”今年,村民何云宏就把目光盯到發展農旅融合上,花了幾萬元把農房改造成民宿,又建起觀景廳,養起土雞,在村里開辦了第一家農家樂。農家樂運營后,生意非常火爆,幾乎每天都能接待好幾桌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他們在這里享受田園樂趣,體味鄉愁、抒發鄉情、觀看鄉景。2KC安康新聞網

大竹園鎮宣傳統戰委員朱綿誠介紹,茶棧村的發展只是大竹園鎮農旅融合的一個縮影。該鎮以竹為鎮草,蒿坪河沿岸和礦山治理點栽種竹子1000畝,打造竹海風景;以月季為鎮花,蒿坪河沿岸和荒山栽種月季花500畝,打造花海風景;以七堰社區至大竹園社區沿線為示范打造區域,延伸兩山“茶果”采摘體驗,農旅融合之風逐漸在全鎮興起。2KC安康新聞網

近年來,該鎮緊緊圍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結合生態優良、氣候宜人、交通便捷等特點,統籌產業結構調整,努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休閑旅游發展的后發優勢,全力打造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品牌,園區農旅綜合體逐漸興起,群眾的腰包也隨之一天天鼓起來。過去大量人口外出打工謀生,如今卻有不少村民回鄉創業就業。農旅融合盤活了鄉村經濟,助力鄉村蝶變。2KC安康新聞網

守好“糧袋子” 只為百姓安2KC安康新聞網

晚秋時節,走進漢濱區大竹園鎮三埡村天辰鳶家庭農場,翻地、松土、刨坑、栽種、運送幼苗十來名工人默契配合栽種著油菜。2KC安康新聞網

47歲的劉富平之前因為種地不掙錢就出門務工多年,眼見著90歲高齡的奶奶身體每況愈下,他選擇回鄉,還在天辰鳶家庭農場找到了稱心如意的工作,當起了“農場管家”。2KC安康新聞網

“沒想到撂荒多年的土地現在又種了起來,我種地的老本行也派上了用場,現在種地不用愁銷路、不用愁種子化肥,只管種好、管護好,把糧食收回來,一年下來也能賺個兩三萬元。”望著身后剛栽植整齊的一排排油菜,劉富平感慨地說。2KC安康新聞網

藏糧于技,智慧耕種。為確保糧食生產,糧食安全,該鎮聯合農業農村、科技等部門,積極邀請專家到鎮開展現場指導、技能培訓,通過提供優良品種、田間管理技術、植保技術、育秧技術等手段幫助農民和種植大戶提高糧食產量,提高種植技能,助推糧食高質量生產。2KC安康新聞網

“截至目前,我們農場一共流轉了180余畝土地,剛收完玉米黃豆,現在又種上了油菜,一茬接著一茬,有專業技術保駕護航,收成都還不錯,還能帶動鄉親們一起增收致富。”天辰鳶家庭農場負責人田顯猛說。2KC安康新聞網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今年來,大竹園鎮將糧食生產作為高位推進的政治任務,一方面加強政策宣傳引導復墾復耕一批。鎮村黨員干部化身政策宣傳員、發展規劃小能手,大力宣傳整治撂荒耕地等方面政策,面對面幫助群眾算清經濟賬,增強糧食生產發展活力。另一方面通過土地流轉經營權集中流轉一批。以農業龍頭企業帶動成立專業合作社,建園區或農場,整片區、整區域流轉土地連片規模化種植,推動糧食增產增收。目前,全鎮已盤活閑置耕地種植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1150余畝,今年全鎮秋播油菜3900畝、小麥1800畝、其他農作物2050畝。2KC安康新聞網

豐盈“菜籃子” 溫暖“心窩子”2KC安康新聞網

“趁天氣好,趕緊把地整理了。雖然只有四五十個平方的地,但種些家常的蒜苗、白菜、菠菜還是夠用的。”今年50來歲的徐平是七堰村人,幾年前,他們一家6口人從山上搬遷到七堰社區。“地都在山上,家里人多,吃菜開銷可不小啊”吃菜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徐平。2KC安康新聞網

今年年初,鎮黨委、政府經過調研,決定在七堰社區給搬遷戶統一規劃小菜園,讓搬遷戶在家門口吃上菜。目前,第一批54戶搬遷戶有了自己的小菜園。“真是解決了我心頭的大難題,國家政策好真是沒話說。”徐平激動地說:“自己種點蔬菜既節省開支又能打發閑暇時間,多好啊!”2KC安康新聞網

七堰社區副主任邱詩海說,自從有了各自的小菜園,群眾一有時間就到園子里勞動,在群眾眼里,小菜園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開心農場”。在集體勞動時,大家有說有笑,共同維護著各自小菜園;在小菜園收獲時,大家不僅吃上自己種的有機蔬菜,做到了降本增效,也進一步增強了搬遷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真正實現了豐盈“菜籃子”,改善“菜盤子”,節約“錢袋子”,溫暖“心窩子”。2KC安康新聞網

從“小菜園”看“大民生”。為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七堰社區搬遷戶不僅在產業園里務工,還可以在社區工廠上班,搬遷群眾過上了在“暖心家園”有“安心菜園”的新生活。2KC安康新聞網

“全鎮一共有移民搬遷集中安置社區5個,搬遷群眾吃菜難是制約搬遷群眾穩得住原因之一。下一步,我們還將在其他安置社區啟動小菜園項目,幫助搬遷群眾找到農民生活與市民生活的結合點,這既能保留他們對耕地的不舍情結,也圓了他們的田園夢。”大竹園鎮鎮長鄭濤說。2KC安康新聞網

在這片綠色的土地上,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求真務實,頑強拼搏的大竹園鎮干群以強烈擔當的奉獻精神,勾畫出一幅生態文明與鄉村振興并行發展的絢麗畫卷。2KC安康新聞網

(責編:安網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