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羅長安 朱華
2021年1月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實行為期十年禁捕。兩年來,尤其2022年,在省禁捕辦、農業農村廳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我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科學謀劃、多措并舉,全力打贏長江流域“十年禁漁”攻堅戰。
清理非法網具
高位推動壓實責任
我市高度重視長江禁捕工作,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及時傳達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專題進行研究部署。去年以來,市禁捕辦、市禁捕工作專班多次召開會議,安排部署禁捕工作,市政府常務會專題聽取研究全市長江流域十年禁捕工作。
先后制定印發了《2022年安康市長江流域禁捕工作“六大行動”實施方案》《2022年度長江流域禁漁期管理工作的通知》《安康市“中國漁政亮劍2022”系列專項執法行動實施方案》《關于開展“五一”期間長江禁漁專項執法行動的通知》《關于開展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亮、拉、合”活動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對2022年度禁捕工作作出安排部署,確保長江禁漁系列專項行動落實到位,持續形成高壓監管態勢,為全面完成2022年度禁捕工作各項任務奠定堅實基礎。
充分發揮禁捕工作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對各縣區各部門2021年度長江流域禁捕工作進行嚴格考核,下發考核通報,并將考核結果抄送市考核辦,納入各縣區各部門年度目標考核,從而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
建立漁業案件涉案物品認(鑒)定專家庫,進一步推進漁政執法和刑事司法有效銜接,不斷提升執法隊伍依法懲治非法捕撈、破壞水生生物資源違法行為,規范非法捕撈水生生物資源認定及損害評估的能力。
執法監管打出重拳
2022年12月30日,農業農村部印發通報,石泉縣一起非法捕撈案件經轄區自評、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初評和集中復核,榮獲2022年全國漁政執法優秀案卷。這是去年我市禁漁禁捕執法監管重拳出擊成果的最佳展示。
為做好日常監管,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對轄區內重點水域、重點區域及餐館、酒店、市場、漁具店等經營主體開展明察暗訪。市禁捕工作專班先后帶隊赴瀛湖生態旅游區、漢濱區流水鎮、漢陰縣、白河縣、石泉縣等地,針對禁漁知識宣傳、農用船舶管理等工作抽查暗訪,進一步強化各地禁捕工作意識,確保“四清四無”工作走深走實。
針對重點執法監管工作,部門聯動各負其責。要求各縣區、各鎮辦進一步加強生活自用船的常態化監管,夯實清單臺賬監管責任,做到船清、人清、監管人員清、監管措施清,強化對“三無”船舶監管。此外,常態化開展巡查,排查違法捕撈風險人群及不符合水上交通安全標準的生活自用船只,對未納入生活自用船只管理的堅決實行拆解,確保生活自用船只只減不增。
進一步開展市場聯查溯源。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對轄區內水產交易、網具銷售開展檢查,結合食品安全“守底線、查隱患、保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突出流通和餐飲兩個重點環節,聚焦“五個禁止”(即:禁止生產企業收購加工,禁止各類市場進貨銷售,禁止餐飲場所經營食用,禁止平臺網上售賣,禁止一切媒介發布涉及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非法捕撈漁獲物廣告),對以“野生魚”等為噱頭的營銷行為追溯漁獲物來源渠道,一經發現違禁銷售行為,從嚴從重予以處罰。
2022年以來,全市累計出動執法人員58053人次,共偵辦非法捕撈刑事案件3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8人,移送起訴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28案41人;檢查水產制品生產企業和小作坊、銷售經營點、漁具店、餐館等經營主體2515家次,農貿市場2439家次,檢查商超18905家次,餐飲單位40810家次;監測電商平臺916個次,開展行政指導328次;清理各類非法網具、釣具712件;查辦行政案件63起,涉案人員86人。共查獲非法漁獲物423.6千克,罰款14.5萬元。
聯合執法不留空白
2022年3月24日,湖北省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局,十堰市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支隊與白河縣就陜鄂共管水域禁捕工作開展情況進行聯合檢查;
瀛湖生態旅游區聯合漢濱區檢察院成立了“漢濱區檢察院駐瀛湖生態旅游區管理委員會生態檢察辦公室”,引入司法力量提前介入,對破壞漁業生態環境案件的予以業務指導,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提高執法辦案效率。并與負責行政案件集中管轄的安康鐵路檢察院、安康鐵路運輸法院聯建司法放流基地,將生態補償和罰沒款項用于購買優質魚苗進行漁業增殖放流……
去年以來,我市建立跨部門跨區域執法機制,凝聚合力確保監管無空白,部門聯動提升執法質效。
各級各部門深入開展聯合執法和專項執法,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打破地域界限和部門界限,開展跨區域聯合執法,建立情報互通、信息共享、工作協同制度。根據市公安局、農業農村局、交通運輸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全市長江流域非法捕撈專項整治聯合巡查的通知》文件要求,市農業農村局牽頭,積極協調公安、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合開展執法行動,依法嚴打“電毒炸”“絕戶網”、涉漁“三無船舶”和非法捕撈等違法犯罪行為,確保執法行動全天候、無死角。
目前全市開展省際間、縣際間聯合執法8次,禁捕各相關單位開展聯合執法4次。
智慧禁捕有力有效
在全市“六有”模式已基本建設完成,各縣(市、區)均擁有從事漁政執法機構的基礎上,堅持人防技防并重、專管群管結合,提升執法裝備水平,持續加強漁政執法人員和護漁員培訓,確保禁捕工作有人干、裝備有保障,智慧禁捕工作有力有效。
依托漁政執法智慧監管平臺,通過布設的82個高清視頻監控設備對重點水域24小時監測,形成了“平臺預警——手機推送——現場處置”的工作機制,有力有效地促進了禁捕工作的深入開展。
完善網格化監管,對全市529名護漁員采取“定人員、定水域、定職責”,及時發現、快速反映各種違法行為,同時配備了專業的護漁巡護工作包,購買了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以專業裝備、專業指導增強護漁權威。
加強漁政執法人員及護漁基礎知識培訓。去年4月27日至29日,舉辦全市漁政執法無人機飛手培訓,對全市30名漁政執法人員進行培訓,確保執法人員“持證上崗”。組織漁政執法人員和全體護漁員參加全省長江流域護漁巡查工作培訓,學習涉案物品認(鑒)定和法律法規層面知識。此外,邀請上海海洋大學知名教授張燕雪丹和國家水產研究院漁業處處長馮東岳,對我市56名骨干執法人員開展了《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案件涉案物品認(鑒)定及適用法律法規》和《水產品投入品管理、質量安全相關知識》培訓,進一步提升了我市漁政執法和辦案水平。
截至目前,漁政智慧監管平臺發現共3087件,其中疑似垂釣2347件,夜間可疑目標181件,疑似船只528件,疑似捕魚31件,已全部處理,其中立案查處3起6人,罰款1.4萬元,收繳自用船只3艘。
宣傳引導構筑防線
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安康鐵路運輸檢察院、安康鐵路運輸法院在紫陽縣高橋鎮建立了“長江十年禁漁漁業資源司法保護示范點”,公開審理一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通過現場以案說法方式引導廣大群眾同心協力保護生態環境和國家資源,達到了辦理一案、教育一片、震懾一方的目的。
以案說法,加強引導教育,是我市構筑禁捕防線的一個縮影。禁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協同推進,需要社會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去年以來,我市積極做好宣傳引導,著力構筑禁捕的牢固防線。
組織全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開展十年禁漁知識“六進”宣傳月活動,對重點水域的6縣2區、43個鎮、203個村(社區)實行宣傳全覆蓋,利用折頁、讀本、張貼畫等形式,將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發放到群眾手中。通過深入機關、社區、鄉村等重點區域,全方位、廣角度、多形式宣傳宣講禁捕重大意義、解讀相關政策,提高政策法規知曉率和普及率,夯實禁捕工作法治基礎。累計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19835份,樹立禁漁宣傳欄、告示106個,張貼禁食長江野生魚提示822個。
以小促大聚共識。開展重點水域十年禁漁“亮、拉、合”活動,組織千名生產、經營主體人員“亮”出紅袖章,形成志愿者參與支持“十年禁漁”的濃厚氛圍。開展萬名中小學師生“小手拉大手·禁漁保生態”主題宣傳活動,通過學生向家長傳導政策,倡導家長做漁業資源的守護員,以親情傳遞政策,使政策更具溫情,讓“捕魚為小家”到“禁漁為大家”的思想觀念家喻戶曉。聯合部門和社會組織形成“合”力,不斷創新“十年禁漁”工作舉措,按照“從小做起、帶動全家、推動社會”的思路,發揮助力“十年禁漁”的強大力量。
同時,發動社會構筑全民防線。聯合垂釣協會、垂釣愛好者等,實行有獎舉報制度,廣泛發動群眾,實時掌控非法捕撈重點人群、水域和時段,為第一時間快速到達案發現場、查獲涉案工具、控制涉案人員構建起嚴密防線,做到“有舉必查、查實必究”。
一系列扎實的舉措,讓我市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工作亮點頻閃,受到有關部門的肯定和各級媒體的關注。石泉縣禁捕、漁民上岸轉業等報道先后登上中國農網、陜西新聞網;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對我市禁捕工作開展情況表示肯定。去年,我市在中國農網、省農業農村廳網站、陜西新聞網、學習強國安康學習平臺、市級網絡平臺等媒體累計刊登各類禁捕報道共計100余篇。2022年11月市政府通報表揚安康市2021年度長江流域禁捕工作,20個先進集體和52名先進個人受表彰;我市“安康漢水護漁隊”獲得“2021年度長江流域禁捕水域漁政協助巡護優秀隊伍”榮譽,有3名護漁員分別獲得二、三等優秀護漁員等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