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網訊 (通訊員 胡才東 楊興鵬 鄒建華)沿渡正路南行,一排排青瓦白墻的徽派房屋掩映在青山碧水之間,一群群勤勞淳樸的農戶在蒼翠欲滴的產業園中辛勤勞作,一盞盞明亮耀眼的路燈象士兵一樣整齊的排列在公路兩邊,一條條干凈整潔的水泥路通向四面八方,一陣陣清新醉人的空氣撲面而來,如同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這就是地處平利最南端的正陽鎮。
以前的正陽可不是這樣,低矮簡陋的土坯房,公路晴天一身灰,下雨一身泥,農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忙忙碌碌地營務莊稼,貧窮落后、發展滯緩成了正陽的代名詞。
2011年以來,正陽鎮搶抓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安置工作機遇,堅持把移民搬遷安置作為改善農村基礎條件、縮小城鄉差距、優化人居環境的重要途徑,結合鎮情村情實際,圍繞縣委縣政府移民搬遷安置工作的總體部署,提出了“抓機遇、搶進度、強基礎、變面貌”的移民搬遷工作目標和要求,統一政策宣傳口徑,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徽派建筑風格,統一紅線控制,統一房屋建設質量標準,三年來全鎮共實施移民搬遷安置800余戶,轉移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戶600余人,占全鎮總戶數、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強;建成了張家壩、八仙2個集中安置區,集中安置農戶200余戶,鎮容村貌發生顯著變化,群眾居住條件顯著改善。
堅持移民搬遷安置“搬得出、留得住、能發展”的總體要求,以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路、橋、水、電、訊等為主體,大力爭取政策支持和項目資金,狠抓集中安置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入資金230余萬元,建成了創水河大橋,拉大了集鎮框架。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新建集鎮中心垃圾處理場1個,村級垃圾處理場7個,安裝垃圾箱500余個,安裝路燈200余盞,新栽綠化樹木1000余株,全面實施了集中安置區排污排水、街道硬化、綠化亮化工程,建成2個社區服務中心,新修移動通訊基站6座,新建安全飲水工程8處,新修通村示范路近15公里,建成連戶路近40公里,全鎮12個村實現了低壓網改全覆蓋,群眾在農村享受了城里人一樣的待遇。
堅持把促進群眾增收作為各項工作的核心,以發展壯大農業產業作為盤活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點,突破茶葉、穩定畜牧、發展特色,奮力推進全鎮農業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新建茶園近600畝,改造山地茶園1100畝,新建茶葉加工廠6個,注冊成立了平利縣鄢臺茶業有限公司,創建了鄢家臺省級茶葉示范園區。抓強村、建基地、帶農戶,著力引進畜牧新技術、新品種,新發展林下養雞場5個,良繁大戶2戶,年飼養生豬4.5萬頭,出欄2.8萬頭。圍繞“特”字做文章,新發展中藥材種植面積3000畝,注冊成立了平利縣利群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新發展核桃園1.5萬畝,林下種植魔芋3000余畝,農業產業初具規模,效益逐年提高,農民穩步增收。
堅持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全鎮工作的總攬,突出保護、發展重點,把秀美的正陽裝扮的更加靚麗。圍繞正陽大草原、龍洞河瀑布群原生態旅游資源保護,投入資金近200萬元,新建草甸護坡,安裝垃圾箱,設立環保宣傳牌和旅游標識牌,組建志愿者服務隊清掃旅游垃圾,保持了草原原生態自然環境。同時鼓勵引導本地能人投資200萬元建設了正陽山莊,新發展農家樂和農家旅館12家,為旅游資源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正陽,一個邊遠偏僻的小鎮,以全新的面貌煥發著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