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毛片免费大片-韩国毛片免费-韩国毛片基地-韩国毛片 免费-韩国毛片-韩国妈妈的朋友在线播放

  •  聯系電話:0915-3356512
  •  投稿郵箱:news@akxw.cn
 > 新聞 > 國內
“天柱山有個好書記”——追記陜西安康市天柱山村原支部書記張明俊
2016-05-11  來源:

“天柱山有個好書記”MgC安康新聞網
——追記陜西安康市天柱山村原支部書記張明俊

本報記者 王樂文 龔仕建MgC安康新聞網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11日 01 版)MgC安康新聞網

他擔任村支書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增長10倍多,由2002年的1080元增長到2014年的10937元。500多戶村民住進了小樓,全村通組路硬化到戶率達90%……MgC安康新聞網

然而,“我們脫貧致富了,他卻走了,他是為我們操勞累倒的,我們還沒來得及感謝他。”陜西安康市漢濱區天柱山村村民郭元英提起老支書忍不住悲痛。MgC安康新聞網

2015年6月25日,天柱山村支部書記張明俊的生命定格在50歲。遺體告別時,周邊十里八村3000多名干部群眾自發趕來,為老支書送最后一程。10余萬名網友在網上留言,悼念這位黨的好干部、脫貧致富的領路人。MgC安康新聞網

村民羅其林因車禍雙腿被撞斷,張明俊趕到醫院,遞上3000塊錢。出院后,羅其林只剩幾塊錢,一家6口擠在漏雨的房子里,孩子餓得直哭。發愁之際,張明俊提著米面油趕來,還帶著自家建筑隊,二話沒說就幫著修房。此后幾年,張明俊掏錢幫他養雞養羊,扶持他辦養牛場。MgC安康新聞網

大多數村民都能背出張明俊的手機號碼。“他見多識廣,大家一有事就給他打電話。他一見是村民電話就掛了,隨即就給回過去,怕接電話久了花大家電話費。”天柱山現任村支部書記謝遠鈺說。MgC安康新聞網

“天柱山有個張書記,兩雙鞋跑出新天地!”這是天柱山村村民的一句順口溜,“下鄉穿膠鞋,便于跋山涉水、走鄉串戶;進城穿皮鞋,為的是爭取項目、吸引資金。”MgC安康新聞網

張明俊2002年任支書后,帶領村“兩委”班子和全村群眾修路、拉電、引水,改善生產生活條件,讓群眾居住環境好了起來;種核桃、栽枇杷、建園區、興旅游,大力發展產業,讓群眾腰包鼓了起來,天柱山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新農村。MgC安康新聞網

村子發展了,村民們富了,張明俊卻累垮了。張明俊查出胃癌晚期后,一直瞞著村民和家人,繼續忙前忙后,直到病情惡化住進醫院。MgC安康新聞網

“明俊支書最后一個電話還惦記著村上的工作。”村文書汪成興紅著眼圈說, “他最后交代了兩件事:抓好村小學的修繕,到天柱山旅游景點中途的塌方路段,要想辦法快點修好。”MgC安康新聞網

 MgC安康新聞網

陜西天柱山村原黨支部書記張明俊敢教山村斷窮根本

報記者 王樂文 龔仕建MgC安康新聞網

《 人民日報 》( 2016年05月11日 14 版)MgC安康新聞網

站在天柱山頂,山坡宛如一片綠黃漸變的葉子,其間一條條相連的水泥路就像一道道葉脈,四通八達。“天柱山村全村18平方公里,14條41公里長的水泥硬化道路和6條5公里長的連戶路通往家家戶戶。”陜西安康市漢濱區瀛湖鎮黨委書記唐明成說。MgC安康新聞網

誰能想到,眼前風光旖旎的天柱山村過去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落后村。“我家門前原先是土路,下雨就走不成。”提起當年,十七組村民汪金成不堪回首。“沒有明俊支書,這些路不可能建得這么快、這么好。”用腳踩踩平坦厚實的水泥路,村主任王本功說。MgC安康新聞網

搬掉貧窮落后絆腳石MgC安康新聞網

上世紀80年代末,高中畢業返鄉務農的張明俊,從最早經營一家商鋪,到后來有了自己的小公司,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紅火。1989年群眾推舉他為天柱山村一組組長。看到村民吃水靠挑、運貨靠扛、吃飯靠天,張明俊經常陷入沉思。2002年,37歲的張明俊被群眾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MgC安康新聞網

“一定要讓鄉親們都過上好日子!”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帶領群眾修路。村里沒資金,每修一公里路他個人補助1000元,還率先墊錢購買爆破器材和磚沙水泥,拉回來發到各組,群眾疑慮打消了,家家戶戶齊上陣,男女老少齊動手,他組織群眾累計投勞2萬多個,籌資2100萬元。如今村里98%的農戶家門口貫通了連戶路。  長期以來,天柱山村的群眾瞅著瀛湖水緩緩流淌,卻“水在山下走,人在山上愁”。為了解決吃水難,張明俊在全村群眾大會上承諾:打一口水窖村里補助200元,他以村上獎勵名義,個人為每口水窖墊資100元,大大激發群眾積極性。村里修建集中供水工程8處,鋪設引水管道31公里,引水渠道6公里,建水塔、蓄水池4個,修建蓄水30立方米以上的水窖290口,85%的村民喝上安全衛生的自來水。MgC安康新聞網

為解決用電難,他爭取電力部門農網改造項目15公里,有效解決全村農戶用電。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他上下奔走,爭取支持,讓村民看上衛星電視,40%的農戶實現寬帶上網。MgC安康新聞網

走上長遠發展小康路MgC安康新聞網

村民的日子好過一點了,如何讓群眾走上一條科學發展、長遠發展的小康路?經過反復調研、論證、征求意見,張明俊和村兩委班子確定建設以核桃、板栗、枇杷為主的生態林果園和發展旅游產業的脫貧致富思路。MgC安康新聞網

他帶領黨支部、村委會干部和村民代表,引進遼核、香玲等優良核桃品種,邀請渭北核桃研究所的專家提供技術指導。采取支部+協會+農戶、產業+基地等模式,流轉治理土地3500畝,發展精品核桃園、板栗園等,全村僅種植業一項人均增收3000多元。MgC安康新聞網

天柱山村庫區移民占到總人口一半以上。把居住分散的高山村民遷移到公路邊,按“遷移式扶貧”政策每戶補助5000元。450戶村民建起新樓房。MgC安康新聞網

此外,張明俊還集中精力做好勞務輸出的組織引導,全村300多人穩定在外務工,僅此一項,每年掙回勞務收入近千萬元。MgC安康新聞網

天柱山之巔的白云寺有1300多年的歷史,具備發展旅游產業的基礎。張明俊個人出資雇用挖掘機整修了上山公路。如今,“游白云古寺,享農家風情,觀瀛湖美景,品美味齋宴”的旅游格局業已形成。新的項目和產業很快見到了效益,天柱山全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4630元,增長到2014年的10937元。MgC安康新聞網

過上健康文明新生活MgC安康新聞網

天柱山村由原來的水泥、天山、汪梁三個村合并而成,當地流傳“水泥的賭、天山的酒、汪梁扯皮頓筋啥都有”的順口溜,村情十分復雜。MgC安康新聞網

張明俊跑遍全村20個村民小組,走訪近2/3農戶,制定《天柱山村新農村發展規劃》,重點抓好“建路、建園、建家、亮燈、清潔、娛樂、平安”七大工程,改善村容村貌。MgC安康新聞網

每到夜幕降臨,天柱山村的男女老少們便聚集在村里的3處文化活動廣場,跳廣場舞、打籃球……“這個廣場是張明俊墊資40多萬元修建的,一提到給他錢的事情,他就說,大家的事,就是我自己的事。”村主任王本功說。MgC安康新聞網

漢濱區委常委、宣傳部長付波告訴記者,天柱山村左鄰右舍的關系和睦融洽,實現了民事糾紛、治安信訪不出村,被評為安康市首批“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范村”。MgC安康新聞網

不讓一名貧困群眾掉隊MgC安康新聞網

今年5月5日,剛剛在北京參加“全國勞動模范”表彰的張明俊回家后,顧不上休息,就把獲得的1萬元勞模獎金加上自己添補的5500元拿出來,發給對村里發展有貢獻的老共產黨員、退休村干部、產業大戶、在職干部、村辦小學及貧困群眾。MgC安康新聞網

村民們已經記不清他多少次給大家分獎金了,只記得他領獎后,都把獎金獎品分發給鄉親們。MgC安康新聞網

“村民的事,不管大事小事,都是我自己的事。”這是張明俊常說的一句話。每年臘月,張明俊都會把一份花名冊悄悄遞給瀛湖鎮的一家糧店老板周云青。“張支書讓我按照花名冊上的貧困戶每戶發放50斤大米、50斤面粉、一桶油。”周云青說。MgC安康新聞網

“窮不讀書,窮根難斷;富不辦學,富不長遠。”在捐資助學上,張明俊慷慨大方。2004年,鄰村清泉村謝克貴的兒子謝賢安考上大學,但為8000元學費發愁。得知情況后,素昧平生的張明俊送來4000元,又幫他在信用社貸了3000元。幾年后謝賢安研究生畢業,拿著獎學金來還錢,張明俊非但沒要,又塞給他1000元,鼓勵他“好好念書”。謝賢安一路讀到博士,留學意大利,現已被國內一所重點高校聘為副教授。“這輩子最感激的就是張支書。”小謝說。MgC安康新聞網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擔任村支書14年來,張明俊沒領過一分錢工資,全部用作公務開支,他還墊資30多萬元修建村黨支部及其他公益設施。從2002年開始,他每年從自己的公司拿出3%的利潤作為村上的辦公經費。多年來,張明俊個人無償扶貧幫困、捐資助學、扶持公益事業等捐款110多萬元,累計幫扶貧困戶200多戶,貧困學生50多人。MgC安康新聞網

(責編:王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