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通訊員 翁軍)日前,漢濱區工商聯深入瀛湖商會推進“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調研指導產業示范基地建設,建園區,抓產業,樹標桿,擴輻射,主動對接鄉村振興戰略,掀起新一輪民營企業發展和社會扶貧熱潮。
雨落東鄉春意濃,風撩硒園茶溢香。調研工作組一行冒著霏霏細雨,踩著泥濘的鄉間道路,實地察看雙龍鎮新華社區“陜茶一號”茶葉繁育基地,謝坪村的新農高生態茶園、農投茶園、正霖獼猴桃園、魔芋及中藥材基地等產業園區。在茶園,一排排茶樹,一道道溝壑,錯落有致,亭亭玉立,像姑娘梳理整齊的帽辮般盤旋在山腰間,經春雨的洗禮,愈發顯得青翠欲滴,嬌妍迷人;在果園,幾百畝的獼猴桃吐了枝、上了架,正在孕育著甜蜜的碩果;在藥園,林下種上了“土黃金”——黃連,將魔芋和厚樸進行套栽,即可充分利用土壤資源又可解決殺菌問題,野生的七葉一枝花移栽入了溫棚。
海拔2000多米的平頭山,介于漢濱、平利、嵐皋的交界處,素有“一腳踏三縣”之稱。念好茶、果、藥“三字經”的謝坪村致富帶頭人,竟是幾位80后的小伙子。他們在座談會上,暢談了心聲。全區第二批“萬企幫萬村”示范基地創辦人謝賢丙介紹道:東鄉茶園流轉土地1350余畝,與建檔立卡62戶112人貧困農民結成幫扶對子。在稍早的春茶采摘會上,他專門請來農藝師給貧困戶傳授技術,現場培訓現場采摘,以每斤40元的價格收購鮮葉,有位手腳麻利的貧困戶,當天就掙了360元。另一位創業者陳攀說,栽種白妁,就是為了周邊養蜂農民提供原料,挖掘貧困農戶自我脫貧能力。同樣打理500余畝茶園的呂小軍,為了鄉親們出入便利,獨自出資興建了一座便民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