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宋玉鳳 賈瀟
在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開展之際,漢濱區江北街道辦廣大黨員干部始終走在前列、干在實處,以“兩大攻堅戰”為載體,用實績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
多措并舉,全力推進移民搬遷
10月29日,漢濱區移民搬遷劉家溝安置社區,一排排新樓房錯落有致,社區內銷售家電、安裝窗簾、防盜網等廣告聲此起彼伏,與來來往往的搬家車輛、住戶遙相呼應,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今兒個搬家的特別多呀!一個個都高興得很!好天氣,好風景,未來‘好日子’,這么多天的‘硬仗’我們打得值了。”帶隊駐扎在“火線”的辦事處主任陳純海、辦紀工委書記何啟偉、辦事處副主任胡興寶一行看著一張張笑臉,忍不住感慨。
劉家溝移民(脫貧)搬遷安置社區是漢濱區中心城區“五大安置社區”之一,承擔著漢濱區各鎮辦410戶2134人的移民搬遷任務。9月份因連續陰雨和工期提前,工程建設環境差。為如期達到入住條件,省市區辦領導高度重視,迎難而上,區辦主要領導駐點一線“掛帥”督戰,在全區范圍內抽調精干成立專班,江北街道辦五十多名黨員干部先后奔赴“火線”,與千余名工人同吃同住,在面臨連續陰雨等不具備正常施工的條件下,攻堅克難,采取超常措施,付出超常心力,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倒排工期。按“樓長責任制”督導工程進展,日研判、日清算,保質量,搶晴天,戰雨天,斗夜間,趕進度,全員全力奮戰幾十個日日夜夜。
建設一線上,各級領導不分晝夜督導檢查,研判解決建設難題,抽調干部緊盯著每一個時間段、每一道建設工序,協調保障工程進度。工地停水了,大家踏著稀泥深一腳淺一腳地摸黑到臨村找水、接水管;人手緊張,干部就和工人一起把玻璃、推拉門從一樓搬到六樓;初步裝修完成后,所有人齊上陣,第一時間清運垃圾;廚衛防水、水電入戶、地面硬化……工程建設中的每一道工序都有黨員干部親自“把關”。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上,他們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把解決貧困戶住房難題放在首位。不負眾望,劉家溝安置社區11棟移民搬遷安置樓如期完成建設任務,目前,來自各個鎮辦的移民(脫貧)搬遷群眾正在陸陸續續搬入新居。
整治大氣污染,當 “碧水藍天的守護者”
“燃燒秸稈垃圾污染空氣,還容易引發火災,千萬不能燒!”“大媽,蜂窩煤爐子不能再燒了!你們看,這‘味道’多大,現在我們依法收了,請立即改用甲醇、天然氣類清潔能源。”“大嬸兒,燒紙緬懷故人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咱們江北屬于禁燃禁燒區,是不允許焚燒冥錢紙幣,現在都提倡綠色文明祭祀,你們可以用鮮花來代替”……近期,江北辦藍天保衛戰如火如荼開展,街道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要求與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結合起來,聚焦秸稈垃圾禁燒、油煙、散煤管控、“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除污降塵,還市民碧水藍天。
江北辦組織環保、企業、創建辦聯合江北市場監管所、江北派出所及區環保分局、區經貿局等相關單位深入轄區建筑工地進行執法檢查,對易產生揚塵污染工地,采取密封、覆蓋、灑水等措施督促降塵作業及其他有效措施,有效遏制工地、企業揚塵,減少揚塵污染;辦領導班子帶隊在轄區農貿市場、餐飲門店、“散亂污”企業,開展“全覆蓋、無死角、不漏一戶(一企)”式排查,加快整改進度,防止污染大氣現象“反彈”;秋收秋種之際,辦兩違辦、環保所和廣大辦村(干部)按照“標本兼治、疏堵結合”的原則,分片分區域同步作戰,24小時值班值守,挨家挨戶宣傳秸稈禁燒政策,發放宣傳資料,普及《大氣污染防治法 》《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引導農民群眾樹立科學利用秸稈、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同時,在寒食節等“特殊”節日期間,辦環保所、各村社區組織社區干部和志愿者巡邏隊在重點區域、重點路段嚴防死守,嚴禁轄區店鋪、攤點售賣煙花爆竹、冥幣紙錢,及時勸導、制止祭祀人群,引導群眾用鮮花祭奠等方式表達緬懷之情。
截至目前,該辦集中開展餐飲油煙整治50余次,批評教育72戶,下發整改通知書80余份,整治散煤使用270余家,收繳蜂窩煤爐210個,拆除大爐子10個,督促勸導90余戶餐飲戶更換使用清潔能源。8家“散亂污”企業已全面采取除塵、降塵措施,逐步整改達標。
經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洗禮,全辦脫貧攻堅、生態環境保護及其他重點工作做得更實,更嚴,更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