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汪海玉 饒成文
今年以來,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漢濱區瀛湖鎮堅持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產業為抓手、以支部為引領,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
“中心村蠶桑合作社于2018年成立,在瀛湖鎮黨委政府、中心村黨支部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建園310余畝,桑樹長勢良好。今年10月完成了1100平方米標準化蠶室建設,預計明年投入使用。近幾年通過‘支部+園區+農戶’模式,帶動剩余勞動力務工,壯大村集體經濟。”瀛湖鎮中心村現代蠶桑產業示范園負責人郭國明說。
瀛湖鎮總面積232平方公里,轄2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一村一品”在瀛湖鎮已經體現得淋漓盡致。近年來,瀛湖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適合瀛湖鎮的特色發展模式,大力發展農旅產業,目前全鎮產業發展勢頭越來越旺。
近年來,該鎮黨委政府堅持“南抓茶,北抓桑,枇杷鮮果抓中央”的部署,確定以農旅融合的發展模式促進群眾增收。通過抓大戶、建小區,政策支持、技術指導,將產業做大做強。
“這片的老百姓原來一直種植枇杷,老百姓對這個產業很認可。”郭家河村黨支部書記郭邦瓊說,“我們村根據瀛湖鎮黨委政府產業部署以及位于湖邊的地理優勢,已發展枇杷700余畝,帶動群眾150多戶增收,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基礎。”
從上世紀80年代起,瀛湖鎮就開始發動農民種植枇杷。經過數次改種換種,枇杷品質不斷提高,目前瀛湖鎮枇杷種植面積已達7000余畝。該鎮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將枇杷產業作為促進群眾增收致富的特色產業,通過政府引導、配套服務和抓點示范,全鎮的枇杷特色產業呈現出健康有序的發展勢頭,正逐步向品牌化、規模化、區域化生產經營格局邁進。
眼下,正值李子樹冬季管護的季節,走進天柱山村的蜂糖李產業園,園區務工人員正在對李子樹進行拉枝、剪枝、施肥等冬季管護。這是安康市瀛天浩盛實業有限公司農業園區的一景,該農業園區也是瀛湖鎮招商引資的第一家農業園區企業。
“我是延安人,1997年就到安康考察,2010年的時候,開始在瀛湖鎮天柱山村投資農業,建園600畝種植核桃。”安康市瀛天浩盛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潘建龍說。
潘建龍在瀛湖鎮的核桃產業園一度成為漢濱區最大的農業產業園,同時也是漢濱區唯一一家核桃深加工企業。2021年,潘建龍的農業園區開始嘗試轉型。通過考察,在四川自貢引進蜂糖李苗圃,目前已經全部種植,預計1至3年可全部轉型,帶動周邊群眾增收。
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瀛湖鎮是4A級旅游景區,發展特色林果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幾年來,瀛湖鎮以轉變傳統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為突破點,著力在提質增效上做文章,依托特色林果產業優勢,逐漸走出了一條綠色崛起、生態富民的新路子,實現了產業強、瀛湖美、農民富。
通過近年來的培育和發展,瀛湖鎮火星村的茶葉、中心村的蠶桑、郭家河村、清泉村的枇杷等林果業發展已呈蓬勃態勢。下一步,該鎮將抓住農旅特色,聚力發展特色產業,拓展多產發展空間,努力繪就設施農業、文化旅游、林果業壯大全鎮經濟產業發展的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