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陳蕓
時下正值秧苗返青之際,稻田養魚也正值時節。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提高稻田生產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6月28日,漢濱區2022年稻田綜合養魚投放儀式在吉河鎮吉河壩社區天宏園現代農業園區啟動,市、區漁業工作站,吉河鎮相關領導干部及工作人員參加啟動儀式。
漢濱區漁業工作站站長王永輝就稻田養魚的發展效益、魚苗選擇、魚溝的開挖、養魚方式、稻田用肥、病蟲害防治用藥等知識作了詳細講解。
盛夏的園區里,稻田四處皆是抬頭山環繞、低頭水映天的美景,前期種下的秧苗根部已扎穩,梯田景區一片青綠,正是投放魚苗的最佳時期,儀式后,載滿魚苗的大卡車早已準備就緒,一尾尾鮮活的鯉魚苗從運輸車上裝入魚桶中。稻田里,園區農戶早就按照技術員的指導,挖好魚溜、魚溝,設置了防逃網。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有的拿著水桶、有的拿著水盆,把一條條鮮活的鯉魚苗領走,并迅速投放到稻田中。當天共發放鯉魚魚苗1000余斤,2000余尾。
“鯉魚苗投放到稻田后,我們將會按照“以魚助稻、助糧增效、生態環保、助魚保田”的發展理念,定時邀請相關技術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把這個技術帶到田間地頭,確保魚苗的存活率和魚類的品質,并和安康市五福鮮食品有限公司簽訂了長期的合作回購協議,增強農戶對稻漁產業發展的信心,幫助群眾增收致富,助力產業振興。”吉河壩社區天宏園現代農業園區負責人陳榮濤說。
近年來,吉河鎮因地制宜,結合實際,積極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以吉河壩社區為稻漁綜合種養示范試點,輻射帶動全鎮建設稻漁綜合種養基地4個,先后在礦石社區、龍潭村發展稻魚綜合種養500余畝,把稻田養魚作為“米袋子”“菜籃子”“錢夾子”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通過推廣“稻+漁”綜合種養模式、農機和農藝技術融合,合理引導農戶養殖資源的優化利用,在水稻穩產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稻田經濟效益,集中解決了“穩糧增收”和“生態環保”等問題,實現“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高效高產發展模式。
“下一步,吉河鎮將繼續大力推廣稻魚綜合種養模式,爭取更大面積的種養,既要抓好苗種供應,提前做好魚苗供給的協調和預定,確保本鎮所需魚苗魚種按時保量供應到位、投放到位,更要抓好技術推廣,做好技術指導和培訓,著力提高稻田綜合種養各項技能水平,達到豐產豐收,真正做到稻香魚肥。也要加強品牌的培育,積極做好綠色無公害食品的宣傳和推介,讓更多的農戶口袋鼓起來。同時我們也要加強農旅融合,讓吉河鎮優美的風景和稻田養魚成為廣大城區居民休閑觀光、農活體驗的一道靚麗風景線,為‘休閑吉河 康旅小鎮’增光添彩,促進全鎮農業產業多元化發展。”吉河鎮鎮長陳耀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