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毛片免费大片-韩国毛片免费-韩国毛片基地-韩国毛片 免费-韩国毛片-韩国妈妈的朋友在线播放

  •  聯系電話:0915-3356512
  •  投稿郵箱:news@akxw.cn
 > 新聞 > 縣區 > 漢濱
產業花開富農家——漢濱區張灘鎮全力推進產業發展紀實
2022-08-03  來源:本站原創

記者 胡智賢iiL安康新聞網

盛夏時節,走進漢濱區張灘鎮余灣社區,微風習習,站在這山望那山,綠浪此起彼伏,花兒隨風搖曳,多彩的田園風光令人沉醉,處處盡顯產業興旺之勢,一幅鄉村振興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iiL安康新聞網

iiL安康新聞網

近年來,漢濱區張灘鎮牢牢抓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堅持擴量與提質并重,在不斷發揮傳統農業項目優勢的同時,積極挖掘特色產業新項目,按照“高位抓產業,特色興產業,穩糧保產業”的思路,堅定不移走好示范引領之路,奮力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iiL安康新聞網

高位抓產業iiL安康新聞網

鄉村要振興,關鍵在產業。iiL安康新聞網

張灘鎮地處城鄉結合部,全鎮人口30119人,下轄5個社區10個村。新一屆黨委、政府領導班子上任后,在產業高質量發展上,經過反復調研,立足鎮情,按照區域條件,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出了以黃洋河沿線的奠安、王灣、張灘等村發展蔬菜產業,以淺山沿線余灣、田灣、汪嶺等村發展林果和糧油產業,以高山沿線安溝、東溝、響水等村發展畜牧和藥材產業的產業布局。為此,鎮黨委書記王功劍說,全鎮要在調整產業結構上下功夫,在培育產業載體上做文章,在產業延伸上出成績,在產業融合發展上見實效,全力推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推動產業提質增效。iiL安康新聞網

圍繞產業高質量發展,該鎮成立產業發展專班,優化服務,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把在外的創業名人和本土鄉賢號召起來發展產業。通過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推進規模化種植或者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形成了政府當產業抓,能人當專業干,群眾當路子走的發展格局,把農業生產作為促進農業增效、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iiL安康新聞網

iiL安康新聞網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安溝村的優秀創業青年程遷平,眼見曾經高產的土地大片撂荒,心里一直都有回鄉發展的念頭,鎮村干部得知后,向他發出邀請,幫他順利解決土地流轉、用電、用水、圈舍等一系列問題,程遷平也拿出300余萬元積蓄,養殖300多頭陜南白山羊,種植300多畝金銀化、雪蓮、水稻,帶動70余人就地就業增收致富。iiL安康新聞網

在東溝村,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國家產業配套政策的陸續出臺,去年下半年,王仁明也響應村里的號召,把前些年承包建筑工程賺的第一桶金用來發展產業,投資300余萬元,在村里建起養豬場,目前養殖母豬50頭,已出欄小豬200余頭。王仁明告訴記者,今年又流轉60畝土地種莊稼,準備擴大養殖規模,發展觀光農業。iiL安康新聞網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截止目前,全鎮累計發展市級產業園區3個,產業公司4個,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59個,家庭農場4個,社區工廠3個,呈現出村村都有主導產業的產業發展新氣象。iiL安康新聞網

“把資源變資產,把生態優勢變經濟優勢,對張灘鎮而言,吸引資本資金進鎮,讓龍頭舞起來,讓本地帶頭人,外來引路人,村賢投資人留在張灘,培植產業不動搖,以點帶面推動鄉村振興。”王功劍說。iiL安康新聞網

特色興產業iiL安康新聞網

鄉村振興靠產業,產業發展要特色。iiL安康新聞網

發展特色產業是張灘鎮的永恒話題,讓群眾“腰包”越來越鼓是該鎮發展特色產業不變的“初心”。近年來,該鎮堅持宜種則種、宜養則養、宜林則林,實行區域化布局,因地制宜推進“一村一品”建設,構建起“長短結合、大小互補、種養相融”的農業特色產業矩陣,走“一戶帶多戶,多戶帶一村,多村成基地”的發展路子,讓青山綠水成為群眾致富的“綠色銀行”。iiL安康新聞網

蔬菜產業一直是張灘鎮的傳統優勢產業。張灘社區地處黃洋河邊,這里自然風光優美,土壤豐厚,是發展蔬菜產業的最佳區。記者看到,黃洋河邊的田地里瓜果滿園,村民們正忙著采摘成熟的蔬菜,準備送到安康城區銷售,豐富安康城區市民的菜籃子。李文聯是村里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大戶,他家去年種植蔬菜大棚10畝,收入15萬元,“種”出了幸福生活。iiL安康新聞網

而在田灣村種植大戶王仁榮的3畝柑橘園里,由于精心管護,一到柑橘成熟的季節,外地客商便會上門收購,去年柑橘收入2萬余元。看到柑橘種植效益好,種植戶越來越多,臨近的余灣村也有不少村民種起了柑橘。如今,田灣和余灣村種植戶有320戶,面積達到500畝,柑橘樹成為當地老百姓的“搖錢樹”。iiL安康新聞網

iiL安康新聞網

除了種植柑橘,畜牧養殖產業也是余灣村的主要增收產業,村上結合旱作農業發展,推出“養殖農家肥還田、促進農作物高產、提供優質飼料、提升畜禽產品品質”新模式,推動旱作農業和畜禽養殖產業實現良性循環發展。今年40多歲的汪顯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幾年前,從養殖1頭牛到目前存欄50多頭,年出欄20多頭,今年又種植玉米10余畝,養殖和種植年產值40余萬元,牛糞不僅用于種地,還免費提供給村里群眾種菜,循環發展實現了“雙贏”。iiL安康新聞網

香菇是菌類中的“靈芝草”,素有“植物皇后”之稱。東溝村是典型的地無三尺平的小山村,大沙河過境之處有少許平地,溫度和濕度適宜種植香菇,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出優質菇。村民王仁兵看到種植香菇的商機,投資200余萬元,發展香菇10萬袋,帶動30余戶村民就近就業增收。王仁斌說,好山好水出好菇,目前香菇遠銷西安、武漢、成都等地,產品供不應求,市場前景非常好。iiL安康新聞網

通過因地制宜抓重點、強弱項、補短板,該鎮特色產業布局不斷優化,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銷銜接更加順暢,農民增收渠道持續拓寬,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特色產業發展的根基也更加穩固,正在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支撐。iiL安康新聞網

保糧穩產業iiL安康新聞網

筑牢“壓艙石”,保糧食發展,促鄉村振興。iiL安康新聞網

當下,在余灣村糧油保供基地,盡管遭遇干旱,但是玉米地里套種的大豆長勢喜人。iiL安康新聞網

“今年干旱,玉米受損不小,得虧套種了大豆,不至于減產太多。”眼看著一人多高的玉米桿受旱變蔫,種了幾十年地的胡必成心生惋惜,他告訴記者,采取高低作物搭配套種,玉米能給大豆遮陰,避免大豆受旱減產,還不影響玉米的生長,達到作物間和諧共生。iiL安康新聞網

誰能想到,胡必成面前的土地曾經是一片荒蕪。幾年前,胡必成發現守著傳統種植糧食,一年到頭掙不下幾個錢,遇到干旱雨澇年份甚至還會虧本,他干脆撂下幾畝地,出門打零工,既能養活一家老小還略有盈余。iiL安康新聞網

iiL安康新聞網

2021年,余灣村通過“歸雁”招商,引進“欣榮合盛種植合作社”,流轉連片的土地,組織機械、人力,實施撂荒地治理,建成500畝糧油保供基地。胡必成也結束了打工生活,在家門口的糧油保供基地干回了老本行,“農資、技術、收成,都不需要我操心,無論旱澇,我只要把地種好,就有穩定的收入。”iiL安康新聞網

為響應國家“穩糧擴豆增油”政策,全面落實糧食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今年以來,該鎮科學部署,從細落實,成立了穩定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各村黨支部書記為糧食安全第一責任人,制定糧油生產工作方案,落實糧油生產任務;黨員示范帶頭,開展“敲門行動”“院壩會”100余次,動員種糧大戶、散戶、小戶流轉土地,實現撂荒地集中治理,通過“黨建+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模式,把黨員和群眾共同鑲嵌在產業發展鏈條上。iiL安康新聞網

同時,該鎮以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為依托,執行領導干部包抓科技示范點制度,示范推廣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推行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水肥管理、統一病蟲防控、統一技術指導、統一機械作業,充分利用核桃、柑橘等林地套種大豆等矮桿糧食作物,降低耕種成本,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提升糧食發展質量效益,示范帶動全鎮糧食生產綠色高質高效發展。iiL安康新聞網

據悉,全鎮完成糧食種植2萬余畝、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1000余畝、純大豆種植2000余畝、林下套種500余畝。iiL安康新聞網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主引擎”。“下一步,我們將著力解決‘留住人’‘ 用好地’‘ 投入錢’的問題,錯位發展,優勢互補,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中來,為農村產業發展注入活力,讓村民共享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的紅利。”張灘鎮鎮長陶富平說。iiL安康新聞網

新時代,新征程,新作為。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鄉村振興戰略統領下,“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的“張灘樣本”指日可待。 iiL安康新聞網

(責編: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