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唐家力)一排排車棚整齊有序,一條條道路寬敞潔凈,一張紙笑臉幸福洋溢。走進漢濱區吉河鎮恒華家園社區,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易地搬遷社區“高顏值”畫卷。
近年來,該社區在區發改局和吉河鎮幫扶指導下,積極探索后續扶持“良方”,創新推行“一核引領、雙向聯動、五心共建”搬遷后扶模式,即支部一核引領、社區居委會和原籍村委會雙向聯動,合力共建“安心、貼心、暖心、舒心、放心”的“五心級”幸福社區。
以“安心”抓就業穩增收。依托社區工廠,通過入戶走訪、線上宣傳等方式,累計帶動100余名搬遷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設立公益崗位,安置18名搬遷群眾,開發創文崗位就業4人。開展就業幫扶,建立就業臺賬,組織15家企業現場招聘,推送就業信息300余條,化解勞動糾紛2件,幫助471名群眾申報了就業一次性交通補貼,427戶易地搬遷對象有1054人實現就業、14戶自主創業,確保有勞動力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
以“貼心”抓配套強基礎。聚焦發展需求、群眾期盼,按照“缺什么、補什么”原則,多渠道爭取資金支持,持續補齊社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短板。自2021年7月以來,實施視頻監控安裝、垃圾處置提升、文化設施和充電樁車棚等建設項目,爭取社區內道路改造資金110萬元、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改造項目資金10萬元,民政部門、慈善協會支持建成社區養老服務站、慈善幸福家園,申報2023年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項目1個。
以“暖心”抓服務惠民生。建成集便民服務、宣傳教育、幫扶救助、矛盾調處、信息公開等功能于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務,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辦理就業創業、民政救助等服務事項。暢通民意收集、服務群眾渠道,讓“信息跑路”代替“群眾跑腿”,推行“代辦”“幫辦”制度,實現群眾需求和社區服務“雙對接”,有效破解搬遷群眾“兩頭跑”現象。提供棋牌娛樂、圖書閱覽等服務,為廣場舞愛好者配備音響設備2套,在社區光照充足處設置20個公共晾衣架解決居民晾曬衣物需求。
以“舒心”抓融入促發展。以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平臺,成立志愿者服務隊13支,開展紅色電影放映、春聯義寫、圖書閱讀、愛心義剪、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動40余場次,組織生活融入、環境整治等社區服務50余次,為殘疾人捐贈輪椅3套。建立“一約四會”,開展“道德評議”活動,評選“好婆婆”“好媳婦”等身邊典型,激發內生動力,增強發展信心,引導奮發向上。對因病等導致生活困難的群眾,經常噓寒問暖、及時落實政策。春節前夕,協調慰問物資28份、壹基金溫暖包5份,把溫暖送給困難群眾。
以“放心”抓治理優管理。建立以社區黨支部為核心,社區綜治中心、調解委員會、警務室、價格爭議調解處理工作站等為元素的“一核多元”管理服務體系,調解矛盾糾紛10余件。按照“321”基層治理要求,實行網格化管理,以樓棟為單元將搬遷群眾劃分為18個網格。對標《易地扶貧搬遷社區管理服務規范》,推行并辦理“居住薄”480本,下決心、投資金、抓管理,成功創建“五星級”社區。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推行支部主導抓引領、群眾主體抓參與、物業主責抓服務的“三主三抓”工作法,匯聚治理合力,提升社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