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廖垚 劉少波) 今年,嵐皋縣滔河鎮百草園里的中藥材長勢喜人。嵐皋地處巴山北麓,境內氣候溫潤,植被繁茂,河流眾多,生物資源極其豐富,素有“巴山藥庫”、“巴山藥谷”之稱,現已查明有林類1300種、食藥用植物2000種以上。該縣將中醫藥發展與產業脫貧緊密結合,引導群眾大力發展各類中藥材10萬余畝。
位于大巴山北麓的嵐皋縣,不僅有著豐富的純天然中草藥資源,而且是一個中醫藥歷史傳統非常深厚的地區,據縣志記載,晚清民國曾出過朱自新、王蔭芝、陳步瀛,王子緯等名中醫,人民群眾對于中醫藥信賴度很高。
嵐皋有神奇的南宮山,南宮山中又多神奇的中草藥。如,七葉一枝花、三七、黃精、細辛等等。很多常見的“閑草”,在這里就變成了“靈藥”!
作為省級中醫藥示范縣,嵐皋縣近年來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抓手,認真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切實加強中醫服務體系建設,突出抓好中醫人才隊伍和中醫重點專科建設,促進了中醫藥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該縣委、縣政府認識到中醫藥的根基在基層,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重點也在基層。在發展中藥產業的同時,加強中藥資源保護合理的利用,打造一批中藥材現代農業園區,通過加強中藥材的培育體系建設和種植基地建設,積極探索種植集約化規模化生產模式,改變中藥材分散種植的局面。采取推進產地加工、強化質量監管等措施,扶持當地中藥材企業做大做強,實現中草藥園區產業發展與縣域經濟發展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