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通訊員 陳苗 楊卓)“現在的水泥路太好了,想想以前的爛泥巴路,簡直太造孽了。”寧陜縣新場鎮村民陳二友坐在自家商店門口的水泥路上打開了話匣子。
“以前我跑運輸,每天在縣上打來回,因為路太爛經常拋錨到路上。”現年56歲的陳二友是土生土長的新場人,從1998年靠著開車的手藝維持著全家的生活,收購當地的核桃,香菇,木耳拉到戶縣賣,誰家需要用車拉貨都找陳二友。自從水泥路修好了以后,陳二友徹底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趴在路上補輪胎的生活。
和陳二友一樣,同心村70歲的徐金云也感受到幾年來因為基礎設施的完善帶來生活上的變化。“前幾年到鎮上買個東西,晚上回來都要打手電,現在一出門就是路燈,亮堂的很。”
地處秦嶺深處的新場鎮,位于寧陜縣城西北角,屬于高寒邊遠山區,位置偏僻,常年因為交通不便,當地經濟發展滯后,2017年底,新場全境僅兩個村通了水泥路,面對人口少,區位和自然條件差的鎮情實際,新場鎮積極向相關部門爭取資金項目,僅2018年一年,共爭取實施新建了50余公里境內水泥公路,使全鎮通行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新場群眾20多年來的盼路、修路、通路的夢想。
通行條件改變了,該鎮積極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境內安置小區綠化,文化廣場,村主干道亮化路燈項目,同時完成安置小區公廁、污水處理站、垃圾收集點等人居環境改善,新場村、同心村、花石村三個安置社區配套基礎設施全部竣工使用,使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