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姜娟 鄧安軍
行走在寧陜縣城關鎮八畝村的鄉間小道,溫暖的空氣中帶著濃烈的果實和野花香,群蜂交織飛舞。
“2018年產蜜15000斤,收入75萬余元,2019年在蜜粉源受春季凍害影響下,雖蜂蜜產量下降了,但我繁殖和出售蜂種,賣出600多箱蜂群,總收入100多萬元。今年天時較好,我把生產蜂蜜和繁殖出售蜂群結合起來,同時研發了蜂蜜新產品,收成有望再創新高。目前,我合作社現有社員263名,其中帶動貧困戶72人,殘疾人37人,幫助指導他們學習中蜂新法養殖技術,每年按照收成來進行分紅……”細說甜蜜產業,國家級中蜂健康養殖示范基地負責人、“陜西省三八紅旗手”標兵周世紅信心滿滿。
近年來,寧陜縣把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持續推進中蜂養殖“空中農業”的生態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建設,通過政策設計、資金落實、督查指導、科技創新、示范引領、夯實責任等措施,實現中蜂養殖合作社、貧困戶“低成本”投入、“低風險”生產、“精細化”管理、“高利潤”增收,走出了一條經濟生態雙贏的特色產業振興之路。在全縣建成規模達到1500箱以上的示范性、推廣性和科普旅游觀光性的中蜂養殖基地5處;中蜂養殖數量從2015年的3500箱,增長到目前的3.5萬箱,5年增長了10倍,年產蜂蜜260余噸,蜂產品年銷售收入超過3000萬元;蜂蜜價格由每公斤不足80元升至120元以上,促進了中蜂產業提質增效。全縣有2715戶農戶從事中蜂養殖,養殖戶戶均增收1.1萬元;其中591戶貧困戶發展中蜂養殖7886箱,年產蜂蜜55.20噸,戶均增收1.02萬元。有養蜂專業合作社18家,從事蜜蜂深加工并取得SC認證的企業2家,年加工蜂蜜120噸左右。
該縣在中蜂產業扶貧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踐和探索,形成了“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在中央辦公廳的大力幫扶下,長期與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單位建立合作關系,成立了寧陜縣中蜂產業協會和院士專家工作站,規范引導中蜂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從中蜂養殖生產、技術培訓、示范基地創建、品牌建設、深加工、市場銷售等方面基本形成了全產業鏈。通過政企的共同發力,建成了濱海科技公司、綠寶農產品合作社、梨子園、海棠園等一批養蜂農業合作社,新建了蜂蜜產品系列加工生產線,并創立特色品牌,打造的“五郎關”、“天華山”、“百花蜜”、“土蜂蜜”“瘋婆娘”巢蜜、香皂、蜂王漿等系列生態蜜品暢銷北上廣、江蘇等地,反響良好。2018年8月,寧陜被評為“國家蜂業提質工程中蜂健康養殖示范基地”。
今年,該縣委托中科院蜜蜂研究所編制了《寧陜縣中蜂產業發展五年規劃》、《寧陜縣中蜂養殖示范基地(蜂場)創建標準》,出臺了《寧陜縣中蜂產業扶持獎勵辦法》;寧陜縣企業(專業合作組織)養殖的中蜂均納入“一縣一品”特色保險之中,為合作社養蜂降低風險和提供保障。同時該縣積極邀請中科院蜜蜂研究所專家駐縣開展養蜂技術培訓工作,充分挖掘和調動全縣中蜂養殖大戶和能人,組成“土專家”服務隊,在中蜂養殖的關鍵節點,深入田間地頭院落現場講解、現場示范,手把手教技術、講經驗。
近四年來,該縣共舉辦或參加大小養蜂技術培訓班35期,培訓學員接近3000人次,全縣中蜂養殖技術有了明顯提高,新法飼養量接近65%。積極爭取中、省、市項目資金,支持各類蜂業項目的發展,為助力產業振興,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寧陜全面小康目標注入了強有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