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楊志貴)今年“雙十一”,紫陽返鄉農民工朱忠乾坐在輪椅上為他包聯脫貧的貧困戶在網上銷售家鄉土特產,僅蜂蜜一項就達四百多定單,農民最高收入在3000元以上。
近兩年來,紫陽抓住全國“農民工等返鄉創業試點縣”和“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的重大機遇,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富硒資源,以兩個一號文件統領電商產業發展,累計安排財政資金2000多萬元,鼓勵、扶持大學生和農民工返鄉創業發展電子商務。通過各種形式培訓各類電商人才2000多人。今年第一期電商學員汪浩結業后開起了網店,現正逢橘子上市旺季,他每天銷售“紫陽金錢橘”四五百斤,累計銷售額近10萬元。
該縣毛壩鎮盤廂河的返鄉大學生龍倫增曾經是遠近有名的“雞司令”,而今華麗轉身一躍成為紫陽振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老板。發展以茶業為主的種(養)加銷“盤廂硒”系列農產品,走互聯網+龍頭企業+貧困戶的特色產業新模式,將脫貧攻堅與電子商務、生態農業、健康養生、民宿旅游、新風民俗等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就地就近解決了100余貧困勞動力就業,而且通過茶產業技術培訓提高了勞動技能,僅茶產業用工就為貧困勞動力增加70余萬元的工資性收入。他建立的“盤廂硒”微信平臺,利用農村電商服務站全新的銷售模式將以富硒茶為主的系列優質農產品銷往西安、廣州等地。銷售收入不但惠及本村鄉親,而且輻射紫陽西南毛壩、麻柳以及四川廟子鄉等比鄰鄉鎮村民直接受益。
該縣升級建成8000平方米的縣級電商創業服務(孵化)中心1個,13個鎮電商服務站、73個村級電商服務點,形成縣鎮村三級物流網絡。培育14個電商扶貧示范點,引導發展4家電商扶貧龍頭企業,培育物流快遞企業17家,發展直銷、連鎖、加盟店103家,新注冊電商企業24個、本土電商企業56家、電商產品供應商16家,淘寶店527家、5個微商城、微商1336個。該縣2016、2017兩年實現線上交易額達5.55億元,2000多電商創客帶動3380余貧困戶增收。戶均增收880元,解決5000多貧困人口就業脫貧,受益人群超過一萬多人。從而使該縣搭乘互聯網時代列車駛入農民增收脫貧致富和紫陽經濟發展的“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