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曾輝 陳爾文 陰文凱 通訊員 屈光波
從“三長”護河到縣鎮村聯動,從保護資源到產業增收,鎮坪縣以河湖長制為抓手,通過科學“護水”、精細“管水”、合理“用水”,不僅讓河流煥發新生,更將水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走出了一條從治水護水到“依水生金”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雨過天晴,上竹鎮湘坪村護河員舒慶聰就召集志愿者到轄區河段查看河堤、橋梁有無損毀,及時清理河水沖刷下來的垃圾。入汛后,這樣的巡護頻次也隨著降雨天氣而增加。
“以前河道里很臟。通過我們的努力和村民的配合,現在環境好了,水清澈了,空氣都清新了。”舒慶聰說。
竹溪河流經上竹鎮17.5公里,該鎮通過“鎮級河長+村級河長,河長+警長”機制,夯實管護責任。充分發揮15名護河員的帶動效應,引導村民參與河道環境治理,同時在重點河段安裝6個攝像頭進行全時段監控,用“人防+技防”確保全境一河一段都有一名護河員進行一河一檔精準管理。
“通過保護,我們擁有了優質的自然資源,成功打造了上竹森林康養旅游示范鎮。截至目前,全鎮已建成9棟民宿,日接待能力達千人次以上,將幸福河湖的生態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幸福生活。”上竹鎮鎮長汪杜娟說。
在政策支持下,一大批因水而興的生態產業正蓬勃發展。看準機遇的張良瓊回到家鄉投資1250萬元建起了民宿,打造集旅居餐飲、會議研學、特色藥材種植于一體的森林康養綜合服務體。
“民宿已投入運營,已經帶動就業20余戶。二期將發展道地中藥材,打造道地中藥宴,項目建成后將輻射帶動整個發龍村民宿發展。”張良瓊說。
7月22日16時,雨后氣溫突然升高,城關鎮竹節溪村黨支部書記何萬里立即到生態水產養殖基地查看魚塘溶氧量,及時調節增氧機。
何萬里告訴記者,2022年村上依托豐富的水資源引入社會資本,采取土地入股的模式,發展生態養殖,將護河治水成效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
“自運營以來,有效帶動村里務工人員300余人次。今年年底,預計村集體經濟分紅5萬元到8萬元。”何萬里說。
鎮坪縣依托河湖長制,建立了12名縣級河湖長、14名鎮級河湖長、58名村級河湖長、161名護河員為主的三級河湖長組織體系,制定了《一河一策》《一河一檔》等管理模式,全面落實“河湖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司法局長”“水行政執法與檢察公益訴訟協作配合工作”等工作機制,在抓好日常管護的同時,還加大社會力量的投入,常態化組織中小學生、黨員干部、社區志愿者、網格員,開展“大手拉小手,共護母親河”“守護碧水清流 共建生態家園”等護河行動,確保河流長治久清。
鎮坪縣河長辦專職副主任唐武興說:“統籌水資源保護與生態產業發展,打造‘民宿+生態養殖+集體經濟’的鄉村振興模式,實現民宿吸引游客,農業養殖提供產品,最終達到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環境,讓企業增效益、集體增收益,群眾共享發展成果。”